玉石保养与维护的要点与方法 1. 避免接触化学物质 酸性、碱性或含溶剂的液体(如香水、洗洁精、化妆品)会腐蚀玉石表面,导致光泽度下降或产生蚀痕。日常佩戴时需避免让玉石接触此类物质,清洁时应使用中性洗涤剂。
藏传佛教七宝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象征,其材质与内涵融合了宗教、艺术与地域特色。七宝的具体组成在不同经典和地区略有差异,但通常包括以下七种材质及其文化意义:
1. 金(Ser)
象征佛陀的清净与永恒,代表“坚固不坏”的佛身。在密宗中,金色对应毗卢遮那佛(大日如来),象征着光明与觉性。黄金在佛教造像、法器中的应用,既体现神圣性,也反映藏地对宇宙光辉的崇拜。
2. 银(Ngul)
代表“菩提心”的纯净无垢。银器常用于制作供水碗、曼荼罗供具,其白色光泽象征慈悲与智慧的双运。藏医中也视银为解毒之物,与佛教“祛除无明”的理念相通。
3. 琉璃(Bai lu li)
古称“吠琉璃”,指青金石或人造玻璃。其深蓝色对应药师佛的东方净土,象征消灾延寿。藏族学者更看重其“透明度”,比喻修行者心性的澄澈。
4. 珊瑚(Byi ru)
藏区红珊瑚源自喜马拉雅山麓或地中海贸易,被视为“如来赤色身”的化身。护法神服饰常嵌珊瑚,象征威猛与慈悲的平衡。在苯教传统中,珊瑚还被认为能驱邪护身。
5. (Dzi)
原文“牟娑洛揭婆”,指深海贝类化石或白色玛瑙。其洁白质地比喻“法音清净”,常用于佛珠制作。藏传佛教认为能增强定力,与《法华经》中“清净音”的教义相关。
6. 珍珠(Mu tig)
代表“摩尼宝珠”,象征究竟圆满的菩提心。密宗唐卡中菩萨宝冠常饰珍珠,喻示“摄受众生”的愿力。藏医将珍珠粉入药,与佛教“疗愈烦恼”的概念结合。
7. 玛瑙(Sog tig)
条纹玛瑙被视为“誓言石”,常用于灌顶仪式。其红白纹理象征“方便与智慧”的融合,护身符“天珠”即为其变体,承载密咒加持之力。
此外,部分经典会将琥珀、松石列入七宝。藏地松石(Yu)尤其重要,被视为“天界宝石”,与度母信仰关联,象征事业成就。这种差异反映了地域文化对经典的适应性解读。从工艺角度看,七宝多用于制作嘎乌盒、佛塔装藏或密法供器,其物质价值与精神喻义共同构成了藏传佛教“庄严佛土”的美学体系。七宝的选用也体现了青藏高原与丝绸之路的商贸历史,如琉璃、珊瑚的输入见证了跨文化交流。
标签:七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