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文玩珍藏乐园 >> 玉石百科 >> 文玩 >> 详情

文玩市场中哪些玉石最容易造假?


2025-07-16

文玩市场中造假现象较为普遍的玉石及常见手法如下:

1. 翡翠(B货、C货、D货)

- 染色处理(C货):通过化学染料(如铬盐)对劣质翡翠进行浸泡,模拟天然绿色,颜色分布不自然,紫外线下可能出现荧光反应。

- 酸洗充胶(B货):用强酸溶解玉石杂质后注胶,表面光泽呆板,放大观察可见酸蚀网纹和气泡。

- 合成或仿制品(D货):用玻璃、石英岩(如"马来玉")甚至塑料冒充,硬度、密度与天然翡翠差异明显。

2. 和田玉(广义与仿冒)

- 俄料、韩料充新疆料:通过打磨做假皮(染色石英、树脂)模仿籽料毛孔,或滚筒抛光制造假籽料形状。

- 碳酸盐岩仿制品:如阿富汗玉(方解石)、京白玉(石英岩),硬度低(3左右),易被小刀划伤。

- 乳化玻璃:内部纯净无结构,手感轻飘,导热性差。

3. 南红玛瑙

- 烧色玛瑙:普通玛瑙高温氧化变红,颜色暗沉无朱砂点,裂纹多。

- 注胶处理:原矿裂隙中填充透明胶体,紫光灯下可见荧光。

- 红碧石冒充:乌石等矿石颜色发闷,缺乏南红的胶质感。

4. 绿松石

- 菱镁矿染色("吉尔森"仿松石):颜色均匀呆板,放大可见白色未染透部分。

- 粉压工艺:松石粉加胶压制,硬度低(指甲可刮伤),泡水可能褪色。

- "面松"镀膜: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伪造瓷度,摩擦有蜡感。

5. 琥珀蜜蜡

- 柯巴树脂:未完全化石化的树脂,用酒精擦拭会发粘,紫外线荧光弱。

- 压制二代蜜蜡:边角料热熔压制,可见搅拌纹或血丝状结构。

- 塑料仿品:饱和盐水测试不浮起,针烧有刺鼻异味。

6. 和田黄玉与黄龙玉

- 岫玉染色:冒充黄玉,颜色沿裂隙分布,密度(2.5-2.8)低于和田玉(2.9-3.1)。

- 石英岩热处理:模仿黄龙玉的"黄翡感",但缺乏纤维交织结构。

造假鉴别要点:

价格异常偏低:明显低于市场行情需警惕。

证书验证:选择CMA认证机构复检,注意证书是否为"处理"或"合成"。

物理测试:密度、折射率、硬度等基础数据比对(需专业仪器)。

微观特征:放大镜检查解理面、包裹体、染色痕迹。

部分造假技术已升级为"局部处理"或"真假混掺",非专业人士难以辨别,建议购买前系统学习矿物学知识或寻求专业评估。市场乱象中,甚至出现"证书造假"配套销售的情况,需多渠道交叉验证。

标签:文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