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砚与歙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(另二者为洮砚与澄泥砚)的代表,其珍贵性需从多个维度综合考量: 一、历史与文化价值1. 端砚(广东肇庆) - 唐代已被列为贡品,宋代列为四大名砚之首,苏轼、米芾等名家推崇。 - 石质
汉代玉握猪是丧葬文化中的典型器物,主要用于陪葬,握于逝者手中。其造型简洁,通常呈长条圆柱状,仅以简洁的阴刻线勾勒出猪的五官及四肢,体现了汉代玉器"汉八刀"的典型工艺风格。这一丧葬习俗源于原始社会的灵魂观念,认为玉能防腐通灵,猪则象征财富,寓意逝者在彼岸世界继续享有富足生活。
玉握猪的形制演变反映了汉代丧葬观念的变化:
1. 西汉早期:造型写实,细节较多,常作匍匐状,保留战国遗风;
2. 西汉中期:线条趋简,出现"汉八刀"风格,仅用数刀刻画出猪的形态;
3. 东汉时期:形制更加简化,部分演变为抽象柱状,仅以几道弦纹示意。
其工艺特征值得注意:
• 多采用和田青玉或地方玉料,玉质受沁后常见灰白或褐色包浆;
• "汉八刀"并非确指八刀,而是形容刀法简练有力,下刀精准;
• 穿孔多位于腹部,便于系绳固定于手中。
与同时期葬玉器物的关联:
• 常与玉琀蝉、玉塞九窍等组成完整的葬玉体系;
• 与玉衣制度有密切关联,诸侯王级墓葬中多与金缕玉衣同出;
• 造型风格与石握猪、陶握猪存在等级差异,玉握猪主人身份较高。
考古发现表明,徐州狮子山楚王墓、满城汉墓等高级墓葬出土的玉握猪工艺精湛,而中小型汉墓多见滑石质地。这种差异反映了汉代严格的丧葬等级制度。从文化内涵看,猪的新石器时代就是财富象征,红山文化已有玉猪龙,商周有猪形青铜器,汉代将这种传统融入丧葬体系,形成独特的物质文化表达。
标签: